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陈小析刘佳宁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海洋战略、推动白沙岛振兴发展,8月5日—6日,首届海岛振兴(舟山・白沙岛)暨数字贸易座谈会在白沙岛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联合主办,舟山市普陀区白沙岛管理委员会承办,之江公益学园协办,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参会,为白沙岛推动海岛振兴贡献智慧。
引入数字公益岛民破解海岛老龄化难题
海岛地区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青年人才外流等发展瓶颈,而“数字公益岛民”概念的引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柴山岛积极实行数字公益岛民计划,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20个小时即可获得数字公益岛民证书,成为新岛民。“守望时光里”项目通过打造富有海岛韵味的宜居环境,吸引志愿者资源来岛支老,项目为上岛服务的志愿者免费提供住宿,志愿者也可凭公益积分兑换入住。同时,项目设置主理人辅导机制,为来岛志愿者提供服务指导和生活安排等服务。通过支老服务,大批志愿者转化为新岛民,带动了海岛消费升级与产业迭代。此外,数字公益岛民与本地社区的互动激活了养老服务创新,且“新岛民”身份填补了海岛人口结构缺口,为破解老龄化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乔晗高度肯定了柴山岛的创新实践,并提出可以通过打造数字游民社区推动海岛振兴纵深发展,以游民补缺海岛人口老龄化问题。
受访者供图
聚焦特色主题破解海岛振兴密码
海岛振兴的核心在于跳出同质化竞争陷阱,通过挖掘独特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主题IP,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柴山岛紧扣“海洋经济+生态宜居”的双重优势,以“海岛共富枢纽”为目标定位,聚焦“公益+艺术”海岛特色主题精准发力,按照凝聚社会力量、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养老事业、助力海岛振兴的思路,构建“各级政府为工作主导、社会组织为运营主体、志愿团队为服务主角、慈善资源为参与主力”多元共治的运行架构和服务格局,通过营造有温度的生态社群,持续激发志愿服务资源的活力,促进有情怀、有能力的志愿者转化为“新岛民”参与海岛振兴建设,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海岛治理新格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马述忠教授给予“守望时光里”海岛支老项目高度认可,他提出该项目具有极强的复制价值,“志愿服务+海岛振兴”的创新路径值得全面推广。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是对白沙岛海岛振兴实践的总结,更吹响了海岛振兴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号角,促进白沙岛管理委员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担当,锚定“打造海岛振兴示范样板”目标,持续深化海洋战略实践、拓展山海协作成果、推动海岛全面振兴,努力将白沙岛建设成为共富海岛,为浙江“两个先行”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白沙智慧与力量。
福盈策略,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炒股配资利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